日前,以“傳承QC精神 助力質量提升”為主題的第39次全國醫藥行業QC小組成果發表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辦。來自上海、廣東、河北等省200多家醫藥企業的600多個QC成果進行了角逐,最終有406個成果獲得了全國醫藥行業優秀QC小組一等獎,178個成果獲得最佳發表獎。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選送的102個課題全部獲得一等獎,再次勇奪QC成果一等獎總數“桂冠”,蟬聯全國醫藥行業QC成果一等獎“14連冠”。

本次交流會由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主辦,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和四川海匯藥業有限公司承辦。

據悉,全國醫藥行業QC小組成果發表主要圍繞改進提升型課題和創新型課題展開。與往年相比,參與本次QC小組成果發表的企業和數量明顯增多,其中,創新型課題占比達到了10%,成為一大亮點。此外,本次QC小組成果評審還首次參照了中國質量協會于2016年發布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團體標準進行,更加求真務實。

“根據我國多年來開展QC活動反饋的問題,新的活動準則對QC活動成果評價進行了相應修改。其中,對改進提升型QC活動,在要因確認上,更加看重末端因素對問題解決程度的影響,弱化了以往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標準的要求,鼓勵活動接地氣;對創新型QC活動,要求選題的確認以查新借鑒為原則,強調根據需求研發的新工藝、新方法,是否能夠助力企業目標的實現。”中國質量協會專家李國光解釋說。

與會評審專家認為,本次參與成果發表的各QC小組成員充分利用P(計劃)D(執行)C(檢查)A(調整)循環方法,針對生產現場出現的問題進行課題攻關和創新研究,用數據說話,通過QC活動,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和員工素質,對全員質量管理在公司的落地生根作用明顯。

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名譽會長張鶴鏞說,藥品生產過程長,需要規范的地方很多。近年來,中國醫藥行業通過持續開展QC活動并進行成果發表,解決了藥品生產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并且為企業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質量管理人才。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醫藥行業QC活動開始從生產一線向醫藥研發、醫院臨床等領域擴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質量改進和提升永無止境,特別在生產新品時,企業會遇到各種問題。而眼下倡導的精準醫療,更需要不斷提升的質量做支撐。不抓質量,藥品生產企業就沒有發展前途。”張鶴鏞強調指出。

揚子江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沙琦表示,QC活動是歷久彌新的促進企業不斷提升質量、追求卓越的方法。今年,揚子江藥業集團共派出了102個QC小組參加成果發表,參與項目有兩個特點:一是覆蓋部門更多,除生產部門外,行政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人力部門也派員參加;二是創新型課題占比達30%。“QC活動能否持續進行,與企業高層對質量的重視以及有無持續改進質量的意識密切相關,而且還要舍得投入。”沙琦補充道。

作為中國醫藥行業質量標桿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是從2000年開始廣泛推行QC活動的。其活躍在生產、科研、質量一線的100多個QC小組,圍繞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改進工藝、提高質量、降損增效、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課題,運用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常年開展質量、技術攻關及創新活動。截至目前,揚子江藥業集團已累計開展了1000多個課題攻關活動,有10多項QC成果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多項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

來自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的最新信息顯示,常年開展QC活動的企業,質量水平、管理現狀、市場拓展都較好,競爭優勢明顯。同時,企業完整的數據記錄還有助于藥品出口。

會上,有關專家和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揚子江藥業集團常年開展QC活動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倡議在業內大力推廣其成功做法。“揚子江藥業集團從一個小廠發展成為國內醫藥行業領軍企業,與其將質量放到重要位置密不可分。”張鶴鏞稱贊道。

在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看來,目前,制約我國醫藥企業進行質量改進和提升的因素還很多,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質量意識還不是很強、不按照質量管理規范進行操作和生產、不舍得投入等。“盡管參與QC小組成果發表的企業數在逐年增加,但與全行業有4000多家企業相比,參與度還有待大幅提高。”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秘書長趙貴英說。

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當值會長、揚子江藥業集團副董事長徐浩宇表示,迄今為止,我國醫藥行業QC小組活動已遍布全國26個省、市、區,參與企業和小組累計達4000個和6000余個,參加成果發表交流會的人數超1.1萬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QC活動已成為醫藥行業獨具創新意義的質量管理品牌。明年是醫藥行業開展QC小組活動的第40周年,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將于近期啟動一系列活動,如“我與質量”“企業與質量”征文活動等,推動醫藥行業質量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治療更有效、使用更安全、獲取更便捷的藥品。
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6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