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粉針劑1號車間是揚子江藥業集團非最終滅菌的無菌制劑車間,這里有一支響當當的“能啃硬骨頭的隊伍”。在2016年7月初舉辦的全國醫藥行業QC論文大賽上,該車間QC小組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在頭孢粉針劑1號車間,連穿衣都像是“為難”自己。進入無菌制劑車間前,操作員要小心翼翼地消毒,嚴格按照程序穿戴內衣、口罩、手套、襪子,這些動作需要重復兩遍,極不方便,持續時間近30分鐘。待員工像粽子一樣把身體完全包裹起來后,才能進入溫度控制在18-25℃、濕度30%以下的無菌操作間,開始嚴要求、高標準的無菌操作,這一呆就是整整4個小時。
“頭孢產品有特殊的生產要求,生產過程絕對要嚴苛,不出絲毫差錯。”該車間主任戴金霞坦言。除了對操作環境的適應外,平時,車間生產線也會遇到各類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頭孢粉針劑產品化學穩定性較差,易發生氧化變色,導致有效期內頭孢聚合物上升。為了降低頭孢粉針劑產品殘氧量難題,車間的QC攻堅小組開始“死磕”。
經過QC小組成員200多個日夜的集中攻關,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題。目前,頭孢粉針劑已成為揚子江藥業集團的拳頭產品之一,產品市場投訴率由攻關前的每年10起以上,降至個位數。2016年8月,第41次國際質量管理小組競賽(ICQCC)在泰國曼谷舉行。揚子江藥業集團“STAR”QC小組參賽的“設計頭孢粉針劑A品種生產線充氮裝置,降低頭孢粉針劑產品殘氧量”課題,從高手云集中脫穎而出,勇奪金獎。
“誰也沒想到會有今天。”說到這兒,從基層一路走到現在的戴金霞有些感慨和動情:十幾年前初來揚子江藥業集團時,她被分配到包裝線上折盒子,那時,集團沒有一流的生產設備,機械化程度也不高,生產線需要大批員工手工操作。這和剛畢業的年輕人憧憬的生活并不一樣。
如今,原來的“折盒子”成員有的進入了QC“攻堅隊”,戴金霞們再也沒機會回去折盒子了。至今回憶起來,戴金霞感謝那段時光,感謝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等來了揚子江突飛猛進的發展,讓自己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歲月靜好,從“折盒子”到“攻堅隊”,戴金霞們從揚子江出發,涅槃也從這里開始,這是屬于揚子江人的故事,也屬于中國故事,在這里,聽到時代的呼聲。
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6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