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產品外觀質量風險問題,揚子江藥業集團決定對頭孢粉針劑1號車間現有泡罩機成像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國外設備制造商可以應客戶要求完成這一工作,但升級成本高達10萬歐元。
如何才能少花錢又辦成事?揚子江藥業集團頭孢粉針劑1號車間QC小組確定了《泡罩機成像檢測系統的設計》這一攻關課題。
該課題研發時間緊、任務重,車間主任張少坤卻信心滿懷:“我們是一支能啃硬骨頭的隊伍,要充分發揚揚子江人求索進取的精神,要在創新中體現團隊價值。”
這一席話激起了整個團隊的斗志。技術骨干們在利用下班和節假日休息時間對圖像處理工具進行反復測試時發現:由于各品種塑蓋顏色及亮度值不同,很難找到一種合適的工具。
經過近兩個月加班加點的奮戰,小組成員根據分析成像檢測系統原理,并結合缺陷產品識別要求,找到了一個方案:圖像“強度”處理工具。“強度”工具采用0~255二化值,可在屬性內利用最小工具分別設置標簽和塑蓋的亮度值。其中,低于所設置的亮度值則判斷為有標簽或有塑蓋產品,否則為無標簽或無塑蓋產品。
識別方案找到了,如何將其接入到現有的設備程序中成了新難題。“既要將外來程序準確地接入設備的識別、剔除系統,實現兼容,又不能干擾其他程序的運行。這項工作對于我們小組來講,是一個挑戰,但我們有信心完成。”設備主任陳巧根在提出要求的同時,也給團隊打氣。
經過1個多月的不斷努力,技術骨干們終于編輯出一段可實現成像檢測信號和設備剔除信號相兼的處理程序。經成像檢測試驗證明,該設備能夠明顯的區分有無標簽和塑蓋的情況。
在攻關最后階段,小組成員經過市場調研,通過對比篩選,找到了能高速抓拍的高清攝像機。通過車間系列檢測檢查,發現成功率高達100%。這意味著,歷時100多個白天黑夜、歷經近200次反反復復的試驗,小組成功完成了泡罩機成像檢測系統的設計,一舉攻克了能夠自動檢驗并剔除缺瓶簽、缺塑蓋類這一質量缺陷不合格品難題。這一攻關為公司節省了60萬元。
在2016年7月初舉辦的全國醫藥行業QC論文大賽上,揚子江藥業集團頭孢粉針劑1號車間QC小組獲得了全國一等獎!這是對車間創新工作的最好褒獎。
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7-06/06/content_88307.htm?div=-1